鼻骨骨折复位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噪声污染防治法有了修订版,都有哪些变
TUhjnbcbe - 2022/11/14 17:18:00

6月5日起,修订后的《噪声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其中不仅完善了噪声标准体系,强化了噪声源头防控,更是聚焦了噪声扰民难点。尚法新闻注意到,年,噪声扰民问题数量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高居第2位,仅次于大气污染。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噪声污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自年至今,相关判决书多达件。

重新界定噪声污染定义

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投诉举报最多,占53.7%。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超过44万件公众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也占到了四成以上。

为此,《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明确,噪声污染,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一般分为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以交通运输噪声为例,增加规定制定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应当明确噪声污染防治要求,建设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速公路、城市高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等应当符合有关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规范以及标准要求;明确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补充完善民用航空器噪声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广场舞扰民有法可管

尚法新闻发现,针对广场舞扰民、改装车“炸街”等影响大的社会生活噪声,此次也在法律中被“点名”。

《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机动车的消声器和喇叭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禁止驾驶拆除或者损坏消声器、加装排气管等擅自改装的机动车以轰鸣、疾驶等方式造成噪声污染。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处罚。

至于广场舞,新法指出,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此外,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续反复发出高噪声的方法进行广告宣传。

关于音量多大算是“过大音量”?以石家庄市为例,按照《石家庄市公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园内使用扩音器、乐器、音响等器材,声音不得高于六十分贝。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各类活动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7:00-11:00和15:00-21:00之间。违反这一规定,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等处罚。

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

违反规定方面,《噪声污染防治法》则是进一步加大了惩处力度。

《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应当及时劝阻、调解;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负有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者地方人民*府指定的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接到报告或者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对于拒绝、阻挠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造成噪声污染的行为。“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保密。举报事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的,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59岁男子因噪音连杀三人

尚法新闻了解到,9年11月16日晚,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东瑞园小区,住在3楼的59岁男子肖某因噪音问题,竟手持尖刀冲上4楼,将在此租房的三名打工妹杀死。截至目前,尚未见到有关肖某的最新公开信息。

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正式实施,4月14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发出全国首份“噪音扰民”诉前禁止令,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间的人民群众的居家学习生活安宁。

尚法新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噪声污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显示,自年至今,相关判决书多达件。其中更是有人因无法忍受噪音持刀入室。

据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人民法院作出的()鲁刑初4号判决书显示,年3月14日,被告人董某认为邻居李某制造噪音影响其休息,突然情绪失控手持尖刀强行闯入李某家中。董某和李某在李某家卧室门口僵持过程中致郭某(李某母亲)倒地,左手腕受伤。经淄博市博山区司法鉴定中心鉴定:郭某左侧尺桡骨骨折伤情属轻伤一级。经山东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所鉴定:董某患有人格障碍,但在本案中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法院认为,董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严重妨碍他人居住与生活安宁,其行为已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韩湘子)

来源

新华社、中国裁判文书网、最高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噪声污染防治法有了修订版,都有哪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