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础医学教研室佘彦老师组织了级护理学生主题为“生活中的解剖学”征文比赛,班-班同学踊跃报名,贡献出很多优秀文章。经过激烈比拼,秉着公平公正原则,每班挑选出优秀的三名学生。现在就让我们来拜读下学生们的佳作吧~~
1护理、班颁奖仪式(左图)
2护理班颁奖仪式(右边)
解剖与雕塑
文/班*涛涛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但许多基础解剖学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体现。如简单的绘画雕塑方面,要想雕出一个完美的人体像,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样子,必须知道人体每一块骨骼的位置及形态,毗邻……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表情——喜悦时一种放松运动,人在喜悦时五官舒展,眉开而弯,眼眯而曲,嘴角上翘,此时颧肌收缩,由于该肌肉起自颧骨,止于口角皮下,牵拉口角向外上方上翘,产生笑的表情,口轮匝肌环绕口部也被拉自上方,笑肌起子颊部皮肤,止于口角皮肤,也是拉口角外上方,产生笑容的表情。或愤怒时,眉毛竖起,两眼圆睁,鼻孔扩大,双唇紧咬,面部肌肉紧绷。邹眉肌位于眼轮匝肌眶部及额肌深处,起自额骨的眉间部,止于眉中部和内侧部皮肤,收缩时将眉毛拉向内下方,眉间皮肤出现纵沟。两眼圆睁,眼轮匝肌产生作用。起自上颌骨梨状孔边缘,止于鼻部皮下的鼻肌收缩使鼻孔扩张。此时口轮匝肌收缩,双唇紧闭,这些必须是雕刻的前提准备,如果你无法知道这些就算雕刻出来也只能是真死人,无法带有神韵。书山有路勤为径,解剖包含这许多多多,我愿勤学。
生活中的解剖
文/护理余璐琰
老年人晶状体弹性减退,调节曲度能力减弱,视近物模糊,视远物清晰,称为“老花眼”。
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而且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老花眼即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因此,当看近物时,由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距离的物件就会变得模糊不清。老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年龄直接相关,大多出现在45岁以后,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原先的屈光不正状况、身高、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即使注意保护眼睛,眼睛老花的度数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一般是按照每5年加深50度的速度递增。
老花眼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因为赤道区上皮细胞不断形成新纤维,不断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除年龄外,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还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是屈光不正。远视眼比近视眼出现老花的时间早,戴角膜接触镜比戴普通框架眼镜者出现老视要早。第二是用眼方法。调节需求直接与工作距离有关,因此,从事近距离精细工作者容易出现老视的症状,从事精细的近距离工作的人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出现老视要早。第三是患者的身体素质。长手臂的高个子比手臂较短的矮个子有比较远的工作距离,需要比较少的调节,因此后者较早出现老视症状。第四是患者的地理位置。因为温度对晶体的影响,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们较早出现老视症状。第五是药物对患者的影响。服用胰岛素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痉挛药和利尿药等的患者,由于药物对睫状肌的作用,会比较早出现老花眼。
老花眼患者的不适感觉因人而异,因为它与个人基础屈光状态、用眼习惯、职业及爱好等因素都有关。患者会逐渐发现在往常习惯的工作距离阅读看不清楚小字体,看远相对清楚。
我们可以用食疗作为一种辅助措施。菊花枸杞茶防治老花眼,白菊花、枸杞子各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坚持服用3个月。有滋补肝肾、清肝明目的功效。尤适宜老花眼视物不清者。老花眼主要缘于脾胃肝肾的自然衰老,脏腑精气不能上输营养目瞳。枸杞子为补益肝肾的要药,也能明目;菊花可以清肝明目,两者配合,一清一补,标本兼顾,对眼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在平时我们可以做一些预防保健,在晨起和睡前用冷水洗眼洗脸。将眼睛浸泡在洁净冷水中1~2分钟或用手泼水至眼中,再用毛巾擦干眼部,然后用手指轻揉眼睛周围30次左右。或者每天早起、中午、*昏前,远眺1~2次,要选最远的目标,目不转睛地视物10分钟左右。常眨眼可以振奋和增强眼肌动能,延缓衰老。做法是一开一闭眨眼,每次15次左右,同时用双手轻揉双眼,滋润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循环旋转,可改善眼肌血液循环,提神醒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一起保护视力,从我做起!
运动
文/班王冬婷
解剖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是只是在树上的死知识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解剖学知识。解剖也不是说你解剖一只青蛙,一只老鼠或者真正的看到人体解剖才是解剖,其实解剖很广泛,我们吃饭睡觉走路跑步都离不开解剖学的知识。
对于运动中的跑步来说只是单单的双腿向前迈吗?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并探索人体结构与体育技术动作的关系。通过学习,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才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让自己避免运动带来的潜在伤害。
人体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时,由于新陈代谢加强,骨的血液供给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变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作用不仅可使骨骼在形态方面产生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相应的提高。骨骼在形态方面明显的变化,是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变粗,而且骨中的松质在配布上也可适应于肌肉拉力和压力的作用。这些变化可提高骨骼抵抗折断、弯曲、压缩、拉长和扭转的机械性能。
进行各项体育锻炼时,各部分骨的负重情况不完全相同。如体操运动员在作悬垂动作时,上肢骨在同一方向上被拉长,而在作支撑动作时上肢骨则在长轴上受到“压缩”。若是经常进行这种锻炼,则可使上肢骨在承担压力和拉力方面力量增强。其他如经常从事下肢活动的运动员,对下肢骨的影响较大,对上肢骨的影响较小,而经常练习举重的运动员,对上下肢骨的影响都较大游泳运动员的肢体所承担的负荷量比较平均,因此两臂骨骼骨密质增厚情况相同。击剑、投掷运动员一侧上肢承担的负荷量较大,因此这一上肢的变化就明显。当体育锻炼停止后,骨所获得的变化就会慢慢消失,因此体育锻炼应经常化和多样化,专项训练必须与全面训练相结合,这样才能对骨骼发生较全面的作用。
在体育锻炼中,由于跑、跳等练习能增进关节的弹性及灵活性,经常参加跑跳练习的人,关节的活动范围比一般人大得多,关节软骨较厚,关节的牢固性及可承受的压力也比一般人大。如在自由体操表演中,运动员的各个关节活动范围非常之大,如做“背桥”、“大劈叉”等动作,没有经过长期锻炼是很难完成的。再如,在技巧表演中,一个高大的运动员在下方,几个运动员在他的身上做出各种各样的刚劲优美动作,这位高大的运动员关节的牢固性和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可观的。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活动起来轻松,利落,有力。
运动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解剖学,不同的运动带动着不同的肌肉不同的神经控制,但是归根结底无论是什么运动我们都是跟我的解剖学相连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在上课时都会觉得解剖学与我们今后的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事实却是事事都相连。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运动的解剖或许我说的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解剖的魅力不单单是那么一点,解剖的魅力是无穷的,他等待着人们去解剖他,去透析他。运动的解剖,带动全身的联系。
生活中的解剖学
文/护理班张丹丹
在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就听我奶奶说她有“肩周炎”,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我经常陪她去找当地的中医针灸,奶奶每次肩膀不能上抬,连自己穿衣服都很痛很困难。
那时小小的我根本不明白奶奶的痛苦,也不明白奶奶为何会那么痛苦,同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奶奶减轻痛苦。但是自从我选择了护理系,并学习了解剖后我才真正了解到肩周炎这个病。
从专业的解剖学来说:
肩胛骨位于胸廓的后面,是三角形扁骨,介于第2~7肋之间(内侧缘上角平第二胸椎,下角平第七胸椎),分为两个面、三个角和三个缘.前面为肩胛下窝,是一大而浅的窝。后面有一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冈上、下的浅窝,分别称为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扁平称肩峰。外侧角肥厚,有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盂肱关节。上角和下角位于内侧缘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从发病的病因来说:
内因:(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外因: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从减轻和治疗上说:
1加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贵在坚持。如果不坚持锻炼,不坚持做康复治疗,则肩关节的功能难以恢复正常。
2营养不良可导致体质虚弱,而体质虚弱又常导致肩周炎。如果营养补充得比较充分,加上适当锻炼,肩周炎常可不药而愈。
3受凉常是肩周炎的诱发因素,因此为了预防肩周炎,中老年人应重视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凉。一旦着凉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无论是肩周炎的预防还是治疗都会起到根本性疗效。
大笑时为何会导致下巴脱臼?
文/护理班*茹妍
下颌骨髁状突运动时如超越正常限度,脱出关节凹而不能自行回复照位,即为颞下颌关节脱位。临床上多为前方脱位,可以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一、临床表现
病员出现下颌运动异常,呈开口状态而不能闭合,语言不清,唾液外流,咀嚼,吞咽困难,下颌前伸,额部下移,面形相应变长,触诊时耳屏前可扪到凹陷区,单侧前脱位时,下颌微向前伸,颏部中线偏向健侧。
二、脱位的症状及体症
前脱位时髁状突移位于关节结节的前上方,在耳屏前方,髁突一颞关节凹外侧嵴之间,呈现为视诊,触诊明显的三角形凹陷区域,在单侧脱位时,下颌前伸并向对侧偏斜,除患侧后牙可能早接触外,余牙开,面部加长,其他伴随症状有张,闭口受限,患侧关节区,面部疼痛,不能咀嚼食物,吞咽,语言,表情均受到影响,因此,应视颞颌关节脱位为口腔科急症。不伴有骨折的前方脱位单靠临床即可作出诊断,其他方向的脱位多伴有骨折,须结合X线检查确诊。
三、预防护理
1、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避免外伤,医治复发性脱位,该病主要由大开口,损伤等使髁状突脱出关节之外而不能自行重定,老年人肌肉张力失常,韧带松弛时也可发生复发性脱位。
2、颞下颌关节急性脱位应予及时重定,并用绷带作颅颌固定,限制张口2-3周。
3、对脱位时间较长,咀嚼肌肉发生痉挛患者,可先行局部热敷或行咀嚼神经封闭后才用手法重定。
4、在各种方法重定无效时,方可考虑在全麻下重定,甚至手术重定。
四、疾病诊断
因暴力所致的颞下颌关节脱位,应与下颌骨髁颈部骨折相鉴别,后者颌中线偏向患侧(单侧骨折时),或前牙呈开颌状态(双侧骨折时),髁颈部有明显压痛,血肿,X线检查可见到骨折线。
另外还需注意,一些意识不清,精神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由于关节囊及韧带组织以及肌肉的松弛并发下颌关节脱位者并不少见,不能忽视这一疾病的同时存在,精神病服药反应性表情痴呆与颞下颌关节脱位是较易鉴别的,虽某些症状相似,但后者伴有下颌关节活动障碍,咬合关系错乱,X线显示髁状突脱出关节窝,诊断并不困难。
五、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相对来说并不严重,主要是出现语言不清,唾液外流,咀嚼,吞咽困难等,另外对一些误诊或治疗不及时的患者,有可能造成长期关节脱位的痛苦,特别是精神病患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
小编将在不久给大家更新征文比赛第二期获奖美文,这些优秀的种子们来自班、班、班,他们的文章风格又将如何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先来看看二期选手们的获奖照片吧~~
3护理班余永鸿,庄之莹,仝丽娟(左)
4护理班班蔡雨青周慧敏方川蕾(右)
·END·
护理学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