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骨
额骨[frontalbone]是颅前上部的一对膜化骨,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后上方紧接着顶骨,在人类头上联合成单个骨。
组成:?分为三部分:额磷,眶部和鼻部。它前与筛骨和鼻骨相连,后通过冠状缝与顶骨相连。额骨内前下方有称为额窦的空腔。①额鳞:是瓢形或贝壳形的扁骨,内含空腔称额窦;②眶部:为后伸的水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③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上颌骨
上颌骨(maxilla)为成对的固定的含气骨,位于鼻腔的两侧,组成颜面下份的大部分。
解剖结构与组成:上颌骨构成颜面中部的支架,左右各一,互相对称,由一体、四突和四面组成。体部中空为上颌窦,与额窦、鼻窦及筛窦等相通,有分散和缓冲力的作用。为了适应对力的负荷,上颌骨在承受力较大的部位,骨小梁顺应力传导方向而排列,使骨质增厚而成三对骨柱:①鼻额柱:起于上颌尖牙处,上升经眶内缘而达额骨。主要支持尖牙区的力。②颧突柱:起于第一磨牙处,上升经眶外缘而达额骨,其分支由眶外缘向后行,通过颧弓而达颅底。主要支持第一磨牙区的力。③翼突柱:由蝶骨翼突构成。与上颌结节共同支持磨牙区的力。上颌骨还和其相邻骨骼构成与机械拱门结构相似的眶上弓、眶下弓、鼻上弓、鼻下弓、颌弓、颧弓等。此等拱形结构,左右对称,有利于力的分散和抵消,因此上颌骨虽为很薄的骨板构成,但是坚固而能承力,又不致损伤颅脑。
?下颌骨下颌骨位于面下部,呈弓形,围成口腔的前壁和侧壁,是面部唯一能活动的骨骼解剖结构及相关组织:其水平部分为下颌体,其垂直部分为下颌支,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与颞骨关节凹组成颞下颌关节。下颌体分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下颌支分两面、四缘及两突。下颌支与颞骨形成关节。该关节非常灵活,可做出包括咀嚼动作在内的多种动作下颌骨的骨小梁也顺应咀嚼肌的拉力和力传送的方向而排列,斜向上后排列成线形,称之为肌力线与应力线。它通过下颌支而终于喙突而传力,但一部分力量还经此而传到颅底。下颌骨前部的骨小梁,从一侧的下缘到对侧的上缘,且两侧骨小梁在下颌联合处交叉,骨质增厚以加强抗力。由于肌力线和应力线的影响,使下颌骨的结构形态也产生功能性改变。下颌骨在颌面部骨骼中虽然面积和体积都大,但结构上却有几处薄弱环节。如下颌骨的髁突颈、下颌角、颏孔和正中联合等处,均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颧骨
颧骨,面颅骨之一,位于面中部前面,眼眶的外下方,菱形,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颧骨共有四个突起,分别是:额蝶突,颌突,颞突和眶突。颧骨的颞突向后接颞骨的颧突,构成颧弓。
解剖结构:1、颧弓:颧弓位于颅面骨的两侧,呈向外的弓形,上缘较锐利,易于扪及。颧骨共有四个突起,分别是:额蝶突,颌突,颞突和眶突。它主要通过与鼻、颞部和颊的关系来影响面部美。2、颧骨:颧骨及颧弓是面中部的重要骨性支撑,是人体面形轮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生理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保护作用,这两个结构位于面部两侧最突出的部位,外力从侧面打击面部时,起到对上颌窦和颞肌,进而对颅骨外侧壁的保护作用。第二个功能是构成面中部两侧的外形轮廓,其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面部的外形轮廓和外观,因此改变其形状和凸度可明显改变面部的外形。第三个功能是对深层的颞肌和浅层的皮肤起到分隔的作用。当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注意到两侧颞部在动,但不会注意到两颧弓处的皮肤在动,其实颞肌走行于颧弓的下面。当各种原因引起颧弓缺失时就会在吃东西的时候注意到外耳道前方的皮肤由其深层的颞肌带动在活动。
?蝶骨
蝶骨,形如蝴蝶,是位于前方的额骨、筛骨和后方的颞骨、枕骨之间的骨头。其横向伸展于颅底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颞骨
颞骨(temporalbone),颞骨temporalbone是成对的脑颅骨之一。属于颅骨中的脑颅骨,共两块,左右各一。位于头颅两侧,并延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部,形状不规则。以外耳门为中心可分为颞鳞、鼓部和岩部3部分。岩部又可分为岩部、乳突部、茎突,故颞骨又可由鳞部、鼓部、岩部、乳突部、茎突5部分组成。颞骨嵌于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参与组成颅中窝与颅后窝,与大脑及颅内的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密切。
组成:可分三部分:①岩部:尖伸向前内,底向外耳门;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为弓状隆起,前外侧为鼓室盖,岩尖处有三叉神经压迹;后面近中央处有内耳门;下面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其后方为颈静脉窝,外窝后外侧的突起为茎突。②颞鳞部:位于外耳门前上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前下方有伸向前的颧突,其根部下面为下颌窝,窝前缘有关节结节。③鼓部:从前、下、后方围绕外耳道。
?枕骨
枕骨occipitalbone系颅骨中的1块。参与组成脑颅,位于脑颅的后部,呈内凹外凸瓢状的扁骨。
解剖结构:中央的大孔称枕骨大孔,颅腔与椎管经孔相通。枕骨大孔的前方为基底部,两侧为侧部,后方为枕鳞。基底部向前上与蝶骨体相接。侧部的外面有卵圆形隆凸称枕髁与寰椎组成寰枕关节。髁的上方有舌下神经管,有舌下神经通过。枕鳞组成颅后窝的下部,它的外面正中的后下方有枕外隆凸,由此向两侧延伸为上项线,这里是斜方肌附着处。
?顶骨
为成对的脑颅骨,外隆内凹的四边形扁骨,位于颅顶中部两侧。外面中部稍下方,有自前向后的两条弓状线,上方的称上颞线,为颞筋膜的附着处;下方的称下颞线,有颞肌附着。外面中部有一隆起,称顶结节,两结节间距离为头最大宽处,为测量颅最宽的标志点。
?犁骨
犁骨(Vomer)是一粗略的斜方形三角骨,形成鼻中隔的后下部。犁骨分别与鼻中隔软骨以及筛骨的垂直板形成关节,而将鼻子分成左右鼻孔。
?鼻骨
鼻骨nasalbone位于鼻背的成对的小骨,长方形,上厚下薄,支撑着鼻背。鼻骨上接额骨,下接鼻软骨,外侧接上颌骨,内侧接对侧鼻骨。鼻骨成对,位于额骨的下方中线的两侧,组成鼻背。鼻骨损伤的机会较多,且多伴复合损伤。
图片来源3Dbody解剖
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材料仅供参考不得商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