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复位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运动系统外科学之骨折概论下
TUhjnbcbe - 2021/5/22 19:03:00

骨折概论(下)

骨折的急救

骨折急救的大原则是:抢救生命,创口包扎,妥善固定,迅速转运。

对于已经戳出伤口的骨折端,均视为受到了污染,若无必要,则不急于复位,需清创术后再进行复位,以防止将污染带入伤口深处。

对于任何怀疑发生骨折的病人均应按照骨折处理,以防止骨折发生移位等造成二次损伤。

创口包扎、止血是避免创口二次污染、防止失血的重要急救操作,需注意包扎并不等于复位,戳出创口的骨折端也可以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避免加重污染。

妥善固定患肢,若有显著畸形,可手力牵引,使之挺直,目的是恢复患肢的正常解剖位置,避免对周围组织的二次损伤。

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医院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骨折的治疗原则

骨折的复位包括功能复位和解剖复位。

解剖复位是指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良好。

功能复位是指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三踝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都属于关节内骨折,为避免后遗创伤性关节炎,治疗时应达到解剖复位。

肱骨干骨折不属于关节内骨折,治疗达到功能复位即可。

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

三踝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都属于关节内骨折,分别累及踝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若不能实现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后容易遗留关节面不平整,长期磨损容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注:三踝即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骨裂。

内踝是胫骨远端的,外踝为腓骨远端。后踝又叫后唇,是胫骨和距骨关节面的后缘。

骨折移位后的复位主要有两种方法:闭合复位(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闭合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牵引复位,该方法创伤小,复位成功则效果多满意。若闭合复位对周围组织结构损伤大或闭合复位难以成功者,或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方不会影响患肢功能者,则需行切开复位。

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夹,手法复位失败,应切开复位,否则易导致骨折不愈合。

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对位不好,将导致外伤性关节炎,影响关节功能,需尽早手术治疗。并发主要血管损伤,应立即手术处理,否则易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骨折并发主要神经损伤,须切开复位,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切开复位的最大优点是可使手法复位不能复位的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有效的内固定,可使病人提前下床活动,减少肌萎缩及关节僵硬,还能方便护理,减少并发症,但它并不能缩短制动时间和骨折的愈合时间。

由于切开复位时分离软组织和骨膜,减少了骨折部位血供、增加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损伤程度,易发生感染,同时切开复位后多使用内固定器材,更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要的时间(4~8个月),骨折断端仍未出现骨折连接,为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仍有继续愈合的可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后,仍可达到骨折愈合。

骨折经过治疗,超过通常愈合所需时间骨折处仍有反常活动,为骨折延迟愈合。X线平片显示骨折端骨痂少,轻度脱钙,骨折线仍明显,但无骨硬化表现。

常见原因除全身营养不良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骨折复位和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存在剪力和旋转力或牵引过度所致的骨端分离。

骨折延迟愈合经再度延迟治疗后仍达不到骨性愈合才是骨折不愈合。骨折不愈合萎缩型骨折端无骨痂,断端分离、萎缩,说明骨折端血运差,无骨再生,骨髓腔被致密硬化的骨质所封闭。

常见原因包括骨折断端嵌夹软组织、清创时去除的骨片较多、多次手术对骨的血供破坏较大、内固定失败等等。

英文

fixationoffracture

externalfixation

openfracture

delayedunion

nonunion

malunion

QuantumMedicine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动系统外科学之骨折概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