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医院~
病例回顾: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陈大妈,今年85岁。某天夜间,她在家起身上厕所时,在床旁不慎意外滑倒,当时觉得左髋部疼痛难忍,家人立刻打电话呼叫送至我院急诊。
急诊拍片提示其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随后转至骨伤科,骨伤科第一时间为她完善了心肺等相关检查。考虑到陈大妈高龄,且平时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心房颤动等疾病,科室集中讨论后认为,如果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栓、坠积性肺炎、感染等的风险极大,目前她的各项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较理想,应尽早手术,让其尽早下地,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入院三天后,陈大妈在全麻下行股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手术切口小,出血少,不到1个小时就顺利结束了,术后经过短暂的ICU观察,病情稳定后转回骨伤科作进一步的专科治疗。经过多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陈大妈很快就重新下地走路了。
为什么轻轻一滑,就导致了这么严重的骨折?
罪魁祸首其实就是骨质疏松!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其发病率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然而大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太清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就会出现,不需要特殊治疗,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藉10月20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之际,医院骨伤科给大家讲解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知识:
骨质疏松症的特点
骨组织含量减少;骨骼结构异常及骨脆性增加;继发骨折的风险增大,其并发的脆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明显会降低生活质量。在发生髋部骨折后的第一年,其死亡率可达10%~20%,幸存的髋部骨折患者当中有一半需要步行帮助,而其中25%的患者需要在家中长期护理。所以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应当引起老年朋友的重视。
哪几类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1)年龄:50岁;
2)性别:女性;
3)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病史;
4)有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嗜咖啡等;
5)缺乏体育锻炼;
6)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
7)性激素缺乏。
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有哪些?
1)乏力:容易出现疲劳,劳累后加重;
2)骨痛: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这种疼痛多为弥散性,没有固定痛点;
3)脊柱变形:身高变矮、驼背等;
4)脆性骨折: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容易出现骨折。
如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做双光子X线骨密度测定,了解自己骨密度情况。检测T值低于-2.5,则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说明脆性骨折的风险已经很高,需要警惕并积极干预。
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
如果出现了骨质疏松的症状或已确诊为骨质疏松症,一定要及早就医,开始抗骨质疏松治疗:
1)增加钙的摄入,适当补充钙剂以及维生素D。
2)促进钙质吸收,可使用阿法骨化醇。
3)防止钙的丢失,抑制骨吸收,可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
4)缓解骨痛症状,如使用鲑鱼降钙素。
5)中药治疗,可以辩证使用温阳补肾,强筋壮骨的中药。如我院骨伤科的临床验方补骨膏,疗效显著。
6)积极预防跌倒,适当运动及晒太阳,保持乐观心态。
7)饮食方面可以多食奶制品,以及虾皮、黑芝麻、核桃、豆类、紫菜等食物;忌食过甜过咸食物,忌饮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
(*相关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嘱,请勿自行用药)
上述措施都有助于增加骨量,减少骨量的流失,达到防治骨质疏松的目的。
文/骨伤科施敏*鹏
编辑/宣传发展组梁译尹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