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复位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吉利星越挑战宝马X4奔驰GLC真的不是在
TUhjnbcbe - 2025/4/20 22:32:00

一遇西藏,便是天堂;一遇西藏,便误终身。

仓央嘉措笔下的西藏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冈仁波齐》影片中的西藏是净化心灵的圣地。但在汽车媒体人的眼中,西藏不仅于此,它还是日系越野车的天堂。

从国道往西途径林芝、拉萨、日喀则,或从国道往西路径昌都、巴青再到那曲,藏南、藏北两条黄金国道上满眼尽是陆巡、普拉多、途乐和帕杰罗这样硬派日系越野,稍不济也是汉兰达、荣放、CR-V这样的家用SUV,你很少能看到德系、韩系车,更不用提自主品牌SUV。

没办法,地理环境决定历史。藏区海拔高、气压低,发动机很容易动力衰减;同时又天气多变、路况复杂,大雨、风雪让藏区道路泥泞不堪,没有强悍的四驱系统在这里寸步难行。相比于“娇贵”的德系发动机,日系发动机“不挑食”又耐造,性能还稳定,比起自主品牌,从动力系统到越野性能,也都有领先优势。基于此,藏区人民格外偏爱日系SUV。

不过,历史总是需要被不断改写的,自主品牌更需要在极端气候中检验自身,和高端SUV同台竞技,我想这也是吉利星越将“星越36小时追星计划”第二站放在西藏林芝的重要原因。那么,星越究竟有没有媲美普拉多这样高端SUV的硬核实力,来征服藏区的恶劣环境呢?

星越进藏,化身“高原症候群克星”?

对于星越来说,想要在平均海拔米左右,部分区域海拔超米的林芝地区驰骋,应对空气稀薄所带来的动力衰减是其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带CMA架构高阶基因的星越,无论是2.0TD+8AT动力组合,还是1.5TD+7DCT+48V-BSG,两套动力系统都没有让我们失望。就拿我试驾的1.5TD轻混车型举例来说,1.5T发动机动力响应迅速,BSG电机完全不受高原低气压影响,为整车额外增加了10kw功率和45N·m的加速助力,综合最大功率达kW,最大扭矩N·m,所以跑起来的时候这套动力系统带来的推背感丝毫不逊色于2.0T车型或者传统3.5L自吸发动机。在鲁朗小镇来回米林的高速上,轻踩油门,时速不知不觉中就超过了公里/小时,动力性能和我们在低海拔区域试驾相比几乎没有差距。

星越2.0TD+8AT动力组合,凭借着动力标定选择最优换挡策略以确保高原工况下的最佳扭矩输出,一体式高效涡轮增压器+精准空燃比传感器,又能实现14.7:1的最佳空燃比,技术上的加持让星越在高原驰骋,动力只增不减,从实际体验来看并不弱于普拉多的3.5L大自吸。

除了气压因素外,星越还得面对林芝特殊且复杂的全路况环境。为此,星越不仅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博格华纳第五代电液式四驱系统、AGS智能可变进气格栅、*28mm规格大尺寸前制动盘、博世ESP9.3高动态版等操控配置,还首次搭载了德国蒂森克虏伯DP-EPS齿条式电子转向系统,实现了舒适和操控的均衡。它保留了操控上的灵活性,在经过一些碎石路或是川藏线上的坑洼路段又能很好的过滤颠簸,山路上的连续紧急变道,悬架也能稳稳的拉住车身,不会让你有种晃晃悠悠坐船的感觉。

虽然造型是轿跑SUV,星越的底盘调校却是侧重日常驾驶的风格,底盘滤震干脆利落,但如果把它当成宝马X6这样的轿跑SUV来开的话,肯定还是会失望。不是说底盘素质不够好,只是星越本质上还是一台动力比较出众、造型比较运动的家用车,以这个标准来看的话,它的滤震、弯道支撑的表现,也依然不输奥迪、奔驰或雷克萨斯。

为什么说星越在颜值上不输宝马奔驰

很多车评人评价一款车的颜值,惯用的一个参考标准是:很有几分宝马或者奔驰某车型的感觉,星越却脱离了这一窠臼,他不是和宝马、奔驰很像,而是在颜值上达到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宝马、奔驰的水准。

我们直接上图片对比,因为星越是轿跑SUV的定位,豪华品牌里50万级的轿跑SUV只有宝马X4和奔驰GLCcoupe。

单纯从侧面来看,如果不是特别熟悉的话,可能很难一眼分出谁是吉利、谁是宝马、谁是奔驰。星越、X4和GLC的侧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车窗框线都进行了涂黑处理,这是突出运动感的常用手法。

除此之外,星越的门把手做在了腰线上,这点和X4一样,这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设计,能增加侧面观感的整体性,但对钣金的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之下,GLC的门把手独立于腰线之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轮拱处,星越和X4都沿着轮胎弧线做了很深的内削工艺,让车身更具力量感,且两款车的轮辋都有熏黑处理,只是星越的是全黑、X4为黑白双色,而GLC在轮拱、轮辋上的打磨,就简单了很多。

再看正面,三款车各具自己犀利、运动感的风格,大灯炯炯有神,各自进气格栅也都有精细的质感,例如星越与X4网格条的熏黑,以及GLC星辉中网的亮点,都颇具视觉冲击力。

然后是最美的前45度角,几款车的车身姿态展露无遗,引擎盖的筋线、侧面的腰线在一张画面里同时呈现出来,这时能看到星越轮供与引擎盖接触的位置也有一条弧形线条,与后面的腰线连为一体,X4和GLC则没有相应的过度与衔接。

这个角度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就是几款车型的后视镜,X4、GLC的后视镜都中规中矩,不突兀但也不显眼,而星越的后视镜有一条非常优美的银色弧线,从侧面把后视镜包了起来,值得玩味。

最后是背面,这一轮最亮眼的应该是X4了,简洁而极具运动气息,遮住下半部分,妥妥是一台轿跑的气质,特别是半熏黑的细长尾灯,格外出彩。GLC则是简约圆润的风格。星越的尾部稍显繁杂,但双边四出的设计还是很霸气。

外观方面,几款车还有很多细节值得考究,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简单对比我们起码能看得出,星越在价格数倍于自己的豪华竞品面前,它的设计没有简单的跟随、借鉴,而是有自己的风格,特别是在轮拱、腰线、后视镜、进气格栅等部位的设计,还做出了超越豪华车型的效果。

而最让我个人惊喜的,还是星越的内饰。

内饰:真正走出自己豪华之路的自主品牌

近几年自主品牌在外观上对合资品牌的模仿痕迹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对于一些追求豪华感的车型,还是可以看到很多借鉴的影子,例如荣威RX5借鉴沃尔沃:

名爵6出风口借鉴奥迪:

红旗HS5借鉴奔驰:

就连广汽传祺即将上市的全新旗舰轿车,内饰也脱离不了奔驰横置联屏设计的影响:

自主品牌那些真正有些出彩的内饰设计,稍一对比就会发现,里面总是存在奔驰、奥迪、沃尔沃甚至保时捷身上的影子。而星越的出现,终于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豪华之路:

奔驰的内饰在豪华阵营依然是无可争议的标杆,星越/X4/GLC/科迪亚克GT四款车的对比,宝马和斯柯达都中规中矩,从设计上并没有一眼让人感受到豪华的氛围,起码从观感层面,星越是明显优于这两款车的。

和标杆GLC对比呢?见仁见智,无疑很多人依然会把票投给奔驰,但星越却无可争议地以一种全新的风格诠释了豪华,虽然依然有液晶仪表、中控屏的联屏设计,但造型和风格和奔驰S级延续下来的完全不同。而当坐进车舱里细细打量、用身体去感受时,会发现细节的惊喜更多。

比如中控台上这个错位覆盖的设计,我个人是第一次见到,细节效果极佳,但是对加工工艺有着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弄巧成拙。

比如电子排挡杆的设计,将皮革和金属部件很巧妙地结合到一起。

车门上按键的金属包边、皮革覆盖的双缝线,在细微之处也很上心。

HUD抬头显示器,不仅集成了导航、车道以及雷达探测显示,而且是少数具备全彩的车型。

相比之下,手套箱、扶手箱、后备箱、和眼镜盒内的植绒处理,对于星越就属于常规操作了。

星越的车厢里,有真皮、有搪塑、有钢琴烤漆、有镀铬饰条,但是这些提升豪华感的材料,并没有被无节制的滥用,而都是经过了设计师巧妙地设计、搭配,最终呈现出豪华但不过度的恰到好处。

不为了豪华而豪华,这才是真正成熟的设计思路。

配置:秒杀豪华品牌

对比完三大件和外观、内饰的质感,按惯例应该再对比一下配置的,但在这方面,却是最无需多言的地方。顶配不足20万的星越,配置的丰富程度,堪比甚至超越了50万级别的豪华车,直接放图。

总结

回到星越是否能够媲美豪华车的问题,其实在对自主有偏见的人眼中,哪怕它真正全面超越豪华车,只要挂的是吉利的logo,媲美豪华就依然是一句玩笑。但谁都不可否认的是,自主品牌与合资甚至豪华品牌的差距正在快速缩短,如今的星越作为自主燃油车造车的巅峰水平,软硬实力都不惧与豪华品牌进行PK。

就像华为手机在充电、拍照甚至性能方面超越苹果iPhone,但果粉依然会对华为不屑一顾。但顽固的果粉势力正在快速缩小,汽车圈内愿意接受自主品牌的人也越来越多,终有一天,自主品牌能否媲美豪华,将不再是一个问题。

西藏,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方,而星越,代表着中国汽车整体实力最高的水准,在西藏与星越相遇,或许不是巧合,而是冥冥注定。对我来说,这是一段难忘的试驾经历,而对星越乃至整个中国汽车阵营来说,这是向豪华品牌冲锋的第一步。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利星越挑战宝马X4奔驰GLC真的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