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中医优势病种改革入选年中医药十大新闻
今年中医优势病种力争扩大到50种
近日,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公室日前揭晓年中医药十大新闻,“山东威海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中医药参与深化医改取得新进展”入选,中医优势病种改革“威海经验”在全国推广。
作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威海市将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作为中医药参与医改的重要内容,逐步增加试点病种,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不断巩固扩大试点成效。今年威海市在推出39个中医优势病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中医优势病种范围,力争扩大到50种。
威海市共推出39个
中医优势病种
“以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为突破口,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扩大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既降低治疗费用、节省医保基金,又让病人收获实惠。”这是威海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改革入选年中医药十大新闻稿件的“关键词”。
前不久,市民张先生的孩子因患有小医院,小儿泄泻作为威海市的中医优势病种,张先生接受了医生的中医治疗方案建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像张先生一样,首诊治疗选择中医。
威海市将中医骨科优势病种作为改革突破口,在全市范围内对锁骨骨折等13个骨科优势病种开展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卫计委与市人社、物价等部门调研论证认为:中医药特色优势并不能局限于骨科方面,要逐步扩展专业范围,扩大病种选择。后来,威海市又筛选面瘫、肛瘘、痔等26个其他学科优势病种纳入试点范围,涵盖内、外、妇、儿、耳鼻喉等专业。目前,威海市共推出39个中医优势病种。
据介绍,试点以来,中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患者选择中医技术治疗率大幅提高,以26个非骨科中医优势病种为例,去年共治疗患者例,同比增长33.8%。威海市将继续深化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扩大中医优势病种范围,今年力争扩大到50种。
中医优势病种
支付方式实现改革
目前,威海市公布的39个中医优势病种中,13个骨科类病种和6个非骨科病种纳入了医保定额结算,并不占用医疗单位医保总额指标。在定额结算标准以内的部分,属于职工医保的,个人不用负担,全部由医保基金支付,实现了零付费;属于居民医保的,个人负担40%,超过定额结算标准的部分,个人均不用负担。
1月18日下午,医院骨二科病房时,患者刘女士正躺在病床上休息,踝骨骨折的她再有两天就可以出院了。据刘女士的主治大夫王钦楠介绍,医院骨二科对于常见四肢骨折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技术是一大特色,刘女士的踝骨骨折属于微创手术,损伤小,不剥离骨膜,骨折愈合得快。
在价格方面,王钦楠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医针对踝骨骨折的闭合穿刺治疗定价是元,因职工医保实行零付费,以居民医保为例,按报销60%计算,医保负担约元,患者负担元;而采用西医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钢板的价格一般就是元左右,两次手术治疗后的总价格元左右,按报销50%算,患者要承担元左右的费用。整体来说,中医疗法住院时间短,花费较少。
据统计,威海市39个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以来,39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费标准在元到元之间,平均为西医收费水平的89%,价格优势明显。
威海将再建一处
医院
在发挥优势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同时,威海市不断加强中医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将中医服务渗入基层。去年,威海市遴选确定了25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单位和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单位,实现了威海市79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国医堂的全覆盖。
同时,威海市紧扣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主题,医院综合改革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医药服务新模式,组建威海市中医医疗集团,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医疗协作运行体系。
据介绍,威海市将规划设置1医院、1所国内著名的中医药大学威海校区、中医药文化博览中心、国医大师坐诊医院,引进省级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努力打造面向全国并辐射日韩和东北亚的中医药文化国内外交流与传播的基地和窗口、中医药特色服务的“中医小镇”。
此外,威海市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打造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信息平台,并与威海市在建的健康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建设。到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具备中医药信息化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