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却感觉不是冷热就是渴饿,怎么也坐不住?
当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却感觉困意袭来或者脑子集中不了?
想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却总也忍不住去看手机或者上网打游戏?
当你想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却感觉身体总有地方不舒服?
当极度专心于某件事,类似于达到心流的状态,会忘却身体、时间的影响,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静下心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情绪的稳定是尤为重要的。
呼吸锻炼可以帮助身体变得健康,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行为和思想。
小朋友都要先学做人规矩再做事,成人到新地方、新环境也要先懂规矩好办事,佛家讲“戒、定、慧”,戒排第一,只有戒之方可生定、慧。
所以控制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尤为重要,这里面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身体成为知心朋友。
(一)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问题:
(1)我们的行为是否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变好
天气寒冷的时候,你是否注意保暖?
睡觉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让头避风?
你明明胃已经撑了吃不下去,但看到喜欢吃的还要吃?
你是否晚上喜欢暴饮暴食,早上却不吃饭?
你是否困得不行了,还要继续打游戏或者看手机?
你是否身体越来越差,却连最简单的锻炼也不想做?
(2)我们的思想是否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变好
你是否经常欺骗你的身体?
在你应该正常休息的夜晚,你对身体说,把游戏打完就睡,结果打完到黎明了,一天如此,天天如此。结果在你想晚上正常睡觉的时候,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就算睡着了也睡不安稳。
在你嗓子或者胃部不舒服的时候,你看着雪糕,对身体说,就吃一根,结果今天一根,明天一根。结果在你感冒咳嗽之后,以前隔天就好,现在能拖半月也不好。
当你生了一场大病之后,你暗暗地对身体说,明天6点起床锻炼,结果早上醒了之后,还想再睡一会,久而久之又等到下一场更大的病。
一边感叹岁月流逝,身体大不如前,一边不为身体着想,继续大肆破坏。
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经常与身体背道而驰,久而久之身体随时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对身体不好,身体自然也会用不好再对付我们。
(二)是什么在控制我们的身体变化?
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有一种叫“生物钟”的生理机制,年美国科学家因在生物钟运行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家称,大脑中控制生物钟的那片区域叫做“视交叉上核”(SCN),和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大脑中SCN所在的那片区域也正处在口腔上腭上方,以现有的技术手段很难在人类大脑的那片区域做实验,因此此次研究只能在实验鼠身上进行。
我突然想到舌抵上腭这个动作,也就是传统气功所说的“搭鹊桥”,舌抵上腭是嘴闭齿合,舌尖抵上齿龈,舌头中部拱起轻抵上腭。传统气功中说舌抵上腭即可沟通任督二脉,使全身经络接通,上下之气通畅。疏通气血,条达经络,清爽头脑,强健体质,而且长期这样做,可让人中变长变深,古语云:人中深长。则寿命长、多子女,有晚福,虽有夸张之意,但也说明其好处多多。
身体差的人和年长之人,人中多平或者鼓,皆因气虚导致易张嘴,气多从嘴出,若坚持舌抵上腭,可存气养身,此方法详见“开闭呼吸脸面变”一文。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翻遍资料也没找到SCN的具体的位置图,如果SCN的位置确实是舌抵上腭的地方,中西方的研究就可以结合起来,为传统养生的理论支持又可以前进了一步,不过不管结果,永远的坚持舌抵上腭就对了。
接着说“生物钟”,在我看来,“生物钟”有两个功能:
一是根据每个人先天(人的基因),后天(环境影响)的不同无意识的自发做事或联想。比如困了想睡觉,饿了想吃饭,睡多久醒、吃多少饱等等。再比如你看到什么东西就自发的联想起存在你脑海里的东西,看到电脑就想到游戏,看到课本就想睡觉,
二是根据根据自我意识的要求做事。比如看多久的书,玩多久游戏,吃什么东西等等。你心里想着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到了这个时间,你就自动会想起这件事,比如你想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到时你会自动起来;
有人让你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者把东西给别人,你接收到这些信息,当你碰到那个人的时候,自然就想起来这件事。再比如当你看到一道难题时,你就会调动很多记忆的知识,在排列组合下去求解它,这些知识是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于你的大脑的,它们必须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才可依次出现于你的大脑里。
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的调控中心。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实验证实,褪黑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白昼降低,夜晚升高。松果体通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生物钟”现象。如人类的睡眠与觉醒以及青春期的到来。
所以晚上要杜绝开灯睡觉,容易刺激人内分泌混乱,过早发育,免疫功能低下等等,不清楚的,了解一下养鸡场的灯光就知道了。
“生物钟”通过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条件反射,持续贯穿人的一生,两者互相影响。
普通人都是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把养成的习惯变成了下意识。只有某些特殊的人从无意识中找到了东西变成了有意识。
比如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虽未受过严格数学训练,却能独立发现了近个数学公式和命题。他经常宣称在梦中娜玛卡尔女神给其启示,早晨醒来就能写下不少数学公式和命题。再比如化学家凯库勒,长期被苯分子的结构所困惑。一天夜晚,他在书房中打起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般地猛然醒来,终于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
有时候,某些行为是无意识还是有意识并不好区分。比如曾经我在吃火锅的思考过一个问题,喜欢吃毛肚,是身体需要还是内心欲望?
从中医角度看,很多时候吃东西是身体需要,比如山东人口味重是长期干体力活需要补充盐分;南方人喜欢吃辣,因为天气潮湿为了排湿;怀孕的时候女的很爱吃酸的,因为身体缺东西,而酸可以补肝生血。
但有时候身体出现病态,“生物钟”为了维持身体的平衡,也会迫使身体做一些事情,比如体虚的人,天气一热,体内循环不好,内火散不出去,就感觉异常难受,脾气变大,性子还容易急,只能靠开空调、喝凉水、吃雪糕等等来调节,虽缓解了一时,但是长此以往对身体越来越不好。
西医把饥饿分为两种:
一种叫做稳态饥饿,就是身体“饿”。胃里没东西时会收缩,如果此时还不吃东西,就会引发轻微的头晕、发抖及血糖降低等症状。代表着人体对能量和食物的渴望。
一种叫做享乐饥饿。在不需要吃饭的时候,因为本能对于美食和味觉刺激的渴望,而带来的“伪饥饿”。代表着人体对快乐和满足感的渴望。
某些食物令人感到愉悦,而且容易让人“上瘾”:
比如:①高盐食物:如薯片、培根、泡面、香肠等;
②高脂肪食物:如薯条、炸鸡等。
③高糖、高淀粉食物:如奶茶、可乐、蛋糕、面包、饼干、巧克力、蜜饯、果汁等。
这大部分是不健康食品,不能多吃,但因为容易让人“上瘾”,所以开的遍地都是,特别红火。
不光食品,还有很多东西,比如烟、酒、电子产品等等,对我们的“生物钟”产生各种刺激,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还有现在风靡的小说、短视频和游戏,也是因为社会压力增长太快导致整个社会充满了浮躁,人们很难有时间沉下心来看、学、或者玩东西,对兴奋点要求越来越快,全程扮猪吃老虎、金手指的小说越来越火,;写文章的比不过拍视频。拍视频又比不过拍短视频;以前游戏大都要肝帝碾压别人,现在游戏大都靠充值快速碾压别人。
总的来看,就是肉体需要的,就是身体需要,精神需要的,就是内心欲望。
当你饿了吃,是身体需要,吃饱了还想吃,是内心欲望;
当你困了睡,是身体需要,睡醒了还要睡,是内心欲望。
(三)怎么做才能和身体交朋友?
(1)尽量去做对身体好的事情。
最简单的就是《黄帝内经》所说,养生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多素少荤,蒸煮为上、煎炸为下。
吃应季节的水果和蔬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推荐苹果,四季都能吃、抗衰老、还对皮肤好。
选择合适的环境,少在湿气大的地方睡觉。风口不要对着头。
专家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其实意思就是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可以成为习惯。时间久了,有意识就变成无意识的身体自然反应了。
比如你坚持6点早起,一段时间之后你到6点左右再也睡不着了。你坚持运动,一段时间后你不动的话身体就会很难受逼迫你必须动动。
当然如果你天天思考问题,大脑经常高速运转,你闲下来的时候脑子也会再不断思考问题不停止,也就是脑子越用越活,
经常有人会说,XX天天想这么多,不累么?殊不知人家已经习惯了,大脑不自觉的都运转起来,并不会很累,当然如果长时间大脑进行新挑战的话也可能就会累了。
(2)减少对身体的欺骗。
困了就要睡,饿了就要吃,醒了就要起,冷了就加衣。坚定信念不要半途而废,做到身心一致。
但如果是白天老困睡得多就要找原因,多是晚上没睡好;晚上要少吃,老饿就是问题;对外界的冷暖感知差,就多看天气预报。
(3)经常感知身体的变化,及时做出应对策略。
如果觉得是好的变化,继续坚持,不好的变化,及时调整。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来的调整,不过度。方法之前文章大部分都写了,没有可网搜。
除此之外,呼吸和锻炼也是提高身体恢复速度和增强身体能力。当然身体也不是很娇气,只要你不是经常的过分摧残,它也能很快地恢复过来。
(四)久而久之会怎么样?
(1)让身体变得更好,免疫力得到提高,对身体和外界的感知更为敏感。
尤其是冷热的变化。感觉身体进凉气了,多喝点热水,做几个加速呼吸,凉气排出,潜在的感冒就消失了。这就是不治己病治未病。还可能做到以下网友的情况:
“我可以通过发内力让自己身上的汗毛竖起来,并可以刚气通过手心排出,同意念让自己内心心生寒意和冷颤,汗毛就立起来了。”
“我只要意念到手上,手掌手指很快就开始冒汗。在超市购物搓不开包装袋时,家人就把袋子递给我,我意念一闪,手指很快就湿润了,轻松搓开袋子。”
“我每次站桩手都要发烧,而且有时候还会一个手热一个手冷。”
……
美国对是否有内功进行研究,对少林武僧做了个实验,显示器显示手的温度足足上升了5度。
人的意识和身体和谐统一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小说,也并不稀奇。
(2)降低对各类食物的欲望,只有能吃不能吃之分,没有好处不好吃之分。
看到某些食物你的身体会自发的让你去吃,就不用过度考虑吃的东西,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3)成为贤人。
《黄帝内经》中说了四种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其中,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贤人就是能按天地阴阳四时变化而养生,可以变得更健康,延长寿命。
(4)更为安全的做运动或者练武
与身体和谐统一到一定程度,一旦你的动作做不对或者运动过度,对身体造成微小的影响,身体会迅速提示你修改。帮助你训练,尤其是很多武学,很多名师动作都稍有不同,大的动作靠学,细微变化靠感觉,天才和庸才的对比往往就在这细微变化中。还有很多导引方法,传承久远,真假难辨,与其炼之容易走偏,不如保存一念,遵循天道、身心合一,让身体自发运行,岂不更安全。
(5)可锻炼第六感,趋吉避险
普通人有五感,但第六感时有时无,年3月19日,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研究,证实人脑能感应到磁场,会对磁场变化作出强烈反应,这是人类第六感磁感首次被证实。但第六感对于人类来说还属于比较陌生的认知领域,对于第六感的训练更是闻之甚少。
笔者13岁时,一天在客厅地上睡午觉,突然醒过来,看到脚对应的天花板上大吊扇在转,无意识的把双腿抬起来90度,然后吊扇就掉了下来,落在原来脚的位置。此吊扇是铁的,叶子1米多左右,很沉那种,如果我没抬腿的话估计筋断骨折。
《龙珠超》里的自在如意功,是身体和意识分开,身体根据外界的变化自行应对。现实不可能这么神奇。但是通过身心的训练,久而久之身体不光对食物、温度发生反应,很有可能也可以增强身体对危险的感知力和应变力(这是我猜的)。
大家可以做个游戏,睡觉前默想七遍几点起床,看第二天到点能醒么,如果时间越早,说明你身心的契合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