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
一边是以特斯拉、蔚小理等品牌为代表的20万以上高端车型,另一边是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车。相对来说,10——20万的价位区间,是整个市场比较薄弱的一块。
好在,近两年也有不少品牌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开始在这个市场布局。其中,合资品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众ID.3了,这台车当时还没有上市就有很高的市场热度;而在自主品牌这边,名爵前不久刚刚发布了MGMULAN也有不少看点,从定位和价格来看,二者几乎完全重叠。那么,一边是合资纯电代表,一边是新兴的国产力量,15万的预算,谁更值得买呢?
1.内外设计
上市更早的ID.3在设计上和欧版车型保持了一致。车身造型方面,ID.3完全跳脱出之前大众车的影子,封闭式的前脸、会发光的大众logo以及贯穿式的LED日间行车灯,在跳跃的车身颜色渲染之下,让这款小车具备满满的时尚气息,而灵动的车身线条则呈现出SUV和两厢轿车的跨界感,整体看上去非常有个性。
对于MG品牌而言,运动化的造型设计一直是它们的强项,MGMULAN也不例外。可以发现,MGMULAN的外观采用了大量的折线设计,封闭式的车头搭配上两侧夸张的导流孔,营造出不不错的犀利感,而在车尾部分,硕大的尾翼和下方折线尾灯相结合,同样有着不错的运动感。
内饰方面,ID.3在ID系列家族设计语言的基础下有所突破,一个小巧的全液晶仪表盘和悬浮式的多媒体系统,几乎集成了车内所有控制功能,除此之外,双色的内饰搭配也带来了更为出色的时尚感,整体给人的感觉就和外观一样简约清新。
MGMULAN的内饰也换装了家族最新的设计,整体同样采用极简的设计风格,中控台以横向线条为主,并简化了不少实体按键,7英寸的仪表屏和10.25英寸中控屏竖立在中控台上,除此之外没有多余的设计。
很显然,在内外设计层面,两台车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格。ID.3是“男女通吃”的个性化路线,而MULAN则是更偏向“男性化”的运动风格,至于哪个更好看,就因人而异了。
2.空间实用性
在车身尺寸方面,大众ID.3长宽高分别为//mm,得益于MEB平台加持,它的轴距达到了mm,几乎是中型车的水准,而“四轮四角”的设计也为让其拥有比较宽敞的内部空间。
MGMULAN定位为纯电紧凑型车,它的车身尺寸为//mm,轴距达到了mm。相较于ID.3,虽然车身长度略有优势,但在轴距上反而要短一些。
所以,在乘坐空间方面,大众ID.3要比MGMULAN稍好一些,而MGMULAN车身长度的优势则体现在后备箱层面,常规状态下的容积要比ID.3更大一些。整体而言,两车的实用性表现差距并不大。
3.智能化表现
作为新时代的电动车,智能化可以算得上是一道“必考题”。诞生于MEB平台,大众ID.3在智能化方面拥有很强的可玩性。数字座舱的ID.Light光语系统可在导航、来电、语音交互、警示等不同功能状态,以不同颜色的灯光呈现场景化服务,而AR-HUD抬头显示的加入,更是使得ID.3成为了20万以内唯一配备这个功能的车型。
智能辅助驾驶层面,大众ID.3全系标配了IQ.DriveL2级自动驾驶辅助,新车还可以升级IPA/TPA功能、增加充电行程规划,不但更加符合年轻人对于出行场景的趣味性需求,也增添了不少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MGMULAN则搭载了斑马维纳斯2.0智能系统,提供AI智能语音助手,整套系统涵盖了丰富的在线娱乐功能。不过,和ID.3相比,MGMULAN整套车机系统更多的只是为了满足实用需求,思路和燃油车比较相似,在可玩性上也要稍差一些。
在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方面,MGMULAN只有售价16万以上的顶配和次顶配搭载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其余版本只有基础的定速巡航。相对来说,在智能化方面,诞生于MEB平台下的大众ID.3占据了上风。
4.三电系统
无论是大众ID.3还是MGMULAN,它们锁定的目标用户都是年轻群体,对于这样定位属性的车型而言,驾驶乐趣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从动力系统来看,ID.3只有单电机后驱一个版本可以选择。它搭载了最大功率kW的后置电机,配合上57.3kWh的电池,NEDC的续航可以达到km。
虽然在参数方面算不上出色,但众所周知,大众的电动车在续航标定方面向来比较保守,并且由于ID.3采用了后轮驱动的形式,车身结构也接近于“四轮四角”,所以在驾驶乐趣方面,也不需要担心。
MGMULAN之所以受到了如此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