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在哪 http://m.39.net/pf/a_4659317.html深圳的初三高三学子
已于4月27日率先返校
央视段子手*按照惯例
又为全国“神兽”们送上了开学金句
语文不会,数学崩溃
生物鸡肋,物理心碎
历史没背,英语颓废
化学很醉
就体育还好,武功全废
划重点
就体育还好,武功全废
▽
话音刚落
有一群刚返校的初三学生
就听到了“嘎嘣脆”!
近日
医院
在3天内接诊了7名初三学生
都出现“应力性骨折”
对于面临体育中考的同学来说
这恐怕是个不太好的信号
“应力性骨折”是啥玩意?
上了年纪的“前浪”们应该看过姚明打篮球
年7月20日,姚明无奈退役
在退役声明中
他念了这么一句话:
除了姚明,女排运动员赵蕊蕊、冯坤、王一梅,体操运动员李宁等受到过应力性骨折伤病的困扰,导致竞技能力下降,甚至运动员生涯过早终结。
现在,这个病开始“缠上”疫情后返校的学生。
3天出现7例应力性骨折
“陈医生,这已经是最近三天出现的第7例中学生应力性骨折了!”
4月27日,医院(医院)放射科MR技术组长周飘华与正在阅片的医师陈婷婷讨论。
近三天来,科室陆续诊断了7例“应力性骨折”患者,这7名患者有一个共同点:都是14~15岁的青少年。
15岁的罗同学,因“右膝关节肿痛,加重1天”入院,在行膝关节磁共振成像检查时,发现“右侧股骨下段骨折并广泛骨髓水肿”。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发现,这名疫情期间新近返校的初三学生,因邻近中考需要参加体育考试,每天都进行了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最近几天出现膝关节疼痛明显加重,于是医院就诊。
无独有偶,很快,又有三名同学陆续来院就诊,他们的情况与罗同学完全一样,都是14~15岁的初中生,在学校参加跑步等体育锻炼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并加重后就诊,经磁共振成像检查,被诊断为应力性骨折。
针对应力性骨折的产生原因,深圳骨科专家做了详细介绍。
疫情期间被困家中
成了“老胳膊老腿”
医院(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李*介绍,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属于创伤性骨折一类,长时间没有运动,如恢复运动要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量。
李*介绍——
骨折一般分为创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属于创伤性骨折一类,也可以说是“报复性”运动损伤,既因为长时间不运动或运动量较少,突然增加超运动量或短期内增加大量的运动,肌肉耐力超过极限,肌肉协调能力下降,保护能力减弱,使部分肌肉、韧带损伤。
而此时运动应力易集中某段骨骼,造成所谓的“应力性骨折”或“疲劳性骨折”,长期减少运动本身也易使骨骼的韧性、强度减弱。
应力性骨折通过普通X线片往往无法发现问题,容易发生漏诊,需要结合病史、查体,并配合磁共振检查来确诊诊断。
李*表示,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出现“应力性骨折”除了与本身体质、注意力不够集中等因素有关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肌肉记忆”消退。
李*介绍,疫情期间,很多人长时间没有重复原来的运动习惯,加之久坐不动等不良的动作模式,身体运动功能“退化”无法跟上大脑中的动力定型,所以突然开始运动,或者增加运动强度就很容易导致损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长时间运动量减少也会使人的心肺功能下降,无论是身体活动能力还是心肺耐力都大不如前。很多许久不运动的人刚出门锻炼很容易发生各种“翻车”事故,比如跑步当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韧带或软骨损伤等。
近段时间,医院罗湖、坪山两院区的运动损伤的患者相比往常都有明显增多,比如打篮球导致韧带拉伤、长跑导致应力性骨折、跳绳导致滑膜炎、肌腱炎、跳远导致髌骨脱位等。
疫情期间很多人没法像之前一样运动,那疫情过后怎样运动才能避免损伤呢?
记住一句:
循序渐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李*提醒,唤醒身体需要循序渐进。
疫情之后的锻炼要听从身体的感觉,不能马上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比如马拉松、足球篮球比赛等极限或者对抗激烈的剧烈运动。
除了备战中考体育的初三同学,其他孩子也要注意,一放飞后就“报复性运动”,容易得应力性骨折。
宅居已久的人群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量,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运动中受伤。
锻炼身体应从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等,也可以选择娱乐性球类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刚开始时运动时间建议在30至40分钟,低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可适度延长。锻炼一段时间后,根据自身状况可逐渐增加强度和运动时间。
在运动过程中,这些事情一定要注意——
①运动前热身以及内在的思想准备。
充分意识到突然剧烈运动的风险。循序渐进地做一些简单的基础练习,让身体慢慢恢复肌肉记忆。
②运动中的辅助保护。
例如借助外在的辅助工具,包括合脚的鞋子和松紧适当的衣服、护膝护踝、登山杖等等。
③运动中高度重视身体信号。
运动当中一旦感觉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到感觉心慌,出现停止运动也不缓解的大汗淋漓等情况,应该停止运动,从而避免出现严重的意外事故,特别是比赛类运动更应该把握好度。
④运动后冷身的重要性绝对不输于运动前的热身。
让身体从运动状态过渡到静止状态的适应过程,可以避免运动者各项身体机能变化过快而影响健康。比如跑累了可以先缓慢地走走,然后再停止休息。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关节红肿、严重疼痛,头晕、冷汗、手抖的现象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并观察自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情况有更严重医院就诊。
除此之外,万一不小心在运动中受伤,一定要牢记这些——
万一受伤了
按这4步走
李*介绍,运动中受伤总的来讲应遵循“RICE”的基本原则。
①制动(rest)
即停止运动,让患处制动休息。“制动可以控制肿胀和炎症,把出血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②冷敷(ice)
冷敷既可以减轻疼痛和痉挛,还可以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变小,减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避免过度肿胀,有利于后续的恢复。
③加压(